自甘寂寞的薄太後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把兔摔死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這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既是對客觀真理的一種揭示,也是對人們為人處事的一種告誡。漢高祖劉邦的兩個嬪妃(戚姬和薄姬)的命運,可以說是對老子這一辯證理論的註解。
戚姬,是劉邦最寵愛的嬪妃,生瞭個兒子如意。劉邦活著時,她是最春風得意的瞭。呂後身為皇後,想見劉邦一面都難,她卻能經常侍候在劉邦的身邊。而為瞭戚姬,劉邦甚至幾次動瞭換太子的念頭,想把呂後生的兒子拿下,換成她生的兒子。就在她享著這巨大的福的時候,她哪裡知道,巨大的禍也就隨之而生瞭。劉邦一死,呂後專權,她便福盡禍來。呂後殘忍地砍去她的手腳,挖去她的雙眼,弄聾她的耳朵,整啞她的嗓子,把她放在廁所中,以至呂後自己的兒子見戚姬受到這樣的折磨時,驚嚇得大哭不止,並一病至年餘不起。其間他派人稟報母親呂後說:如此懲治戚姬“非人所為”。
劉邦的另一個嬪妃薄姬的命運,和戚姬正好相反。
薄姬的出生就不太平常,很難界定她身份是高是低。要說高,自然也高,因為她的母親是戰國時魏王宗室,她身上流淌著王族的血液;要說低似乎也低,因為她隻是其父和其母私下相好的結晶,少瞭一點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