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胤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胤礽為何結局悲慘?
早幾年,清宮電視劇極為火爆。特別是對於康熙帝到雍正帝過渡的九龍奪嫡時期,尤其受編劇的喜愛。不僅僅是電視劇,在網絡小說方面,也出現瞭許多以此為背景的故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在網絡小說方面,對於胤礽這種在奪嫡中的失敗者,都極力塑造他失敗者的形象。
與皇四子、皇八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之類的相比,皇太子胤礽在這些創作中,常常被塑造成一個驕縱不堪之人。雖然胤礽在歷史上,的確性格驕縱,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受這些電視劇、小說影響,大部分的觀眾,都認為胤礽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毫無能力可言。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歷史上真正的胤礽雖然的確存在著不小的缺點,但也有許多閃光的優點。
中國古代各朝歷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就算放在今日,孝道也是平衡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指標。諸如婚嫁之時,會考慮對方是否孝順父母等等。皇太子胤礽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瞭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胤礽九歲時,為完成曾祖母孝莊太後遊覽五臺山的心願,同皇父陪伴老祖母往遊。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後病重時,十三歲的太子更是衣不解帶,陪著父親一同悉心照顧年邁的曾祖母,宿於慈寧宮外,康熙亦不忍視。
康熙對自己這個生兒喪母的繼承人極為重視,他自己都說過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向皇太後請安,另一個就是過問皇太子的學問。而胤礽也沒有讓自己的父皇失望,小小的胤礽不僅自幼聰慧,而且極為刻苦。對於各種知識,表現出瞭強大的熱情,學業進步很快。康熙帝曾說過:“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能熟練運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史載皇太子讀書“自初讀至終篇,為時甚久,目不傍視,身不斜倚,無惰容,無倦志,正襟端坐,口誦手披。諸臣仰睹睿容,罔不欣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