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悟透經濟學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楊延德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內蒙古的河套地區。秦朝大將蒙恬率領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兇狠的匈奴騎兵展開瞭一場殊死之戰。剛剛統一天下的秦軍士氣正旺,一舉拿下瞭河套地區。匈奴殘部望風而逃,遠遁大漠。
然而,凱旋的秦軍得到的命令,卻不是再接再厲,攻占漠北,而是轉攻為守。30萬大軍以戰國時期燕、趙、秦三國的北方長城為基礎,就地修築長城,從西北的臨洮一帶一直延伸到遼東,橫貫東西的萬裡長城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究竟是什麼導致瞭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盡全國的財力、人力去修築長城呢?因為秦始皇不僅是我國一位傑出的政治傢,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學傢,他肯定算過一筆經濟賬。
讓我們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來思考對付匈奴的難題。首先,秦始皇統治的民眾基本上都是農民,而如果要深人大漠與匈奴作戰,就需要相當數量的騎兵。把平時基本不騎馬的農夫。轉變為強大的騎兵,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進行訓練,同時由於這些農民當瞭兵,不能再從事農耕瞭,還要蒙受勞動力損失。
況且。即使有瞭強大的騎兵,要送他們到北方草原深處作戰,糧草的運輸和損耗也是一筆很可怕的開銷。古代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也沒有大貨車,糧食運輸隻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艱難。《史記》中曾經記載,從中原地區運送一石糧食抵達北方的前線,路上運輸隊消耗的糧食競達到192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