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禎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圖書室的女孩
愛新覺羅·胤禎是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原名愛新覺羅·胤禵,於康熙四十五年改名為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雍正即位後改“胤”為“允”。胤禵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他從小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那麼你想更加深入的瞭解愛新覺羅·胤禎嗎?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禎
愛新覺羅·胤禎的人物生平
青年時期
十四阿哥允禵[tí]原名胤禵,康熙四十五年改名為胤禎[zhēn],雍正即位後改“胤”為“允”並恢復本名。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胤禟曾語:“十四阿哥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禵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按照清朝規制,皇子們長大完婚後,都要搬出紫禁城,獨立門戶。康熙的兒子一般是在16歲左右成親。他的頭幾個年長皇子(胤礽除外)完婚時,或許因有關制度尚不完善,沒有及時這樣做,但現存有關史料表明,隨著成婚的皇子逐漸增多,特別是當他們分封爵位以後,大部分還是陸續搬出紫禁城,如果完婚後繼續留居皇宮,則居於特例,因受皇父寵愛所致,胤禵的情況就是這樣;康熙四十四年,他18歲,早已完婚,可是仍舊與福晉一起,住在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