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風水講究來傢和萬事興
中國人自古有濃鬱的傢宅觀念,源於血緣關系的“傢本位”價值取向。傢宅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關乎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被認為是奠定基業的基礎,“成傢立業”即是這種觀念的反映。文化典籍《黃帝宅經·序》曰:“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無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傢。”傢宅既是生活起居的場所,又是繁衍生息的蔭蔽場所,所以,圍繞著傢宅的重要性形成瞭對應的傢宅吉祥文化。
傢宅吉祥文化是圍繞著“五福”觀念展開的。人是傢宅的核心,人的夭壽盛衰、吉兇福禍,關系著傢族的盛衰和繁衍傳承,所以,傢宅吉祥文化圍繞著人的“福祿壽喜財”等福善吉利觀念產生和發展。其中,“祈福多吉”、“延年增壽”、“傢宅安寧”是傢宅文化的核心。而傢宅作為重要的物質載體,則承擔瞭傢宅吉祥的“保護者”角色。
談到傢宅吉祥文化,無論如何都不能回避流傳千年的“風水觀”。風水術亦稱堪輿術。“風水”作為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中國傳統風水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社會的先民面對不可知的自然界,隻能選擇氣候適宜、水土宜居的地方“擇優而居”,對自然環境和住所的選擇做出自覺地判斷和適應。而進入商周時期,出現瞭帝王將相“占地建都”、“卜地建宅”等占卜形式。而風水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都與《易經》有著密切關系。《易經》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核心,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為主導手段,以“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包羅萬象洞察天地萬物。其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成為中國傳統風水學說的精髓和理論指導。可以說,相當部分風水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古代先賢在長期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是古代先賢根據自然原理推導的結果。隻是風水理論在發展過程中也加入瞭某些唯心和迷信的成分。在傢宅吉祥文化中,風水理論在歷代發展過程中被不斷補充和更新,體系日益完備。總之,風水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傢宅吉祥文化的豐富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