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李白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庭院的風水大全
公元762年,年過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纏身,他已忘記瞭人世的悲歡,隻圖一醉方休。他一生醉過太多次,但這是最後一次瞭。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長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連死都如同一首詩。可誰又知道這光鮮的外表下,淤積瞭多少難以言狀的憤懣和悲傷?
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遊俠,寫下不少遊俠詩,並且胸中也懷有遠大的抱負,曾自稱“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25歲便辭親遠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遊歷名山無數,縱情山水之間,提筆寫下無數好詩,春風得意,名噪一時,但他志向卻不在此。他秉承儒傢教誨,是個積極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一直在等,等長安天子的召喚。他終究是等到瞭, 42歲那年,由一個道士引薦,他應召入京。
那時,他感覺自己化為一個任情恣意的詩仙,“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傢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就是他那時最好的寫照。他作文曾讓楊貴妃捧硯,高力士脫靴。但好景不長,在長安的第三年,他因為不能放棄自己的個性,受權貴排擠,被流放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