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寇性難改的“山大王”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殺星轉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至萬歷時,已是第13個皇帝,明朝已經建立200多年。隻是此時早已過瞭全盛期,整個社會正日趨衰敗,各種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最根本的是土地兼並問題。朱元璋本人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從地主和農民兩個方面著手解決這一難題。他用法律手段禁止地主的兼並行為,同時通過“路引制度”使農民不得四處流動。
土地兼並是每個朝代都面臨的問題,明朝也是如此。隨著時間推移,土地慢慢向地主集中,尤為嚴重的是,明朝中期開始出現瞭太監直接管理、收稅的皇莊皇室直接管轄的田莊),這樣就出現瞭大規模強占土地現象。明孝宗年間,隻有4處皇莊,官田不到2000頃。到瞭明武宗的時候,皇莊增加到瞭36處,占地萬多頃。其他皇親國戚紛紛仿效。根據《明會要》記載,洪武二十六年,田地總數是850多萬頃,到瞭弘治十五年,減至422萬頃。這減少的一半,就是被皇親國戚們兼並瞭。
這樣一來,無數農民無地可種,流離失所。又因為明朝路引制度,這些流亡到外地的農民受到官府追捕,成瞭所謂的“流民”。土地少瞭,朝廷的賦稅反而增加瞭。有田地可種的農民要負擔更沉重的苛捐雜稅,於是有田地的農民也開始大規模地棄田出逃,加入瞭“流民”的隊伍。逃亡農戶的賦稅分攤在未逃亡的人身上,於是又引起逃亡,如此循環下去,“流民”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