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萬歷皇帝:害人的“優質教育”
傍晚的路燈下,一輛小車行駛過近幾年新修的高速路後,從馬路口拐進一條七拐八拐的泥土路,碾過石子揚起一片塵土。
這是清明前夕,遊明明跟著父親從北方到東南沿海的農村老傢掃墓。一下車一股豬飼料廠的臭氣混著泥土的味道撲鼻而來,微濕的空氣中明明伸展瞭四肢,活動活動腦袋,按響瞭自傢門鈴。
老傢的農田近年來紛紛蓋上瞭新房,五層的八層的貼瞭彩磚換上落地窗大玻璃,一棟接一棟緊緊挨著,但多是隻住老人,有的甚至空置著,隻請個看門人打理。明明傢的房子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村子裡最早蓋起來的,在三層的老房子兩邊各加蓋瞭廂房,圍起來中間還有個小院子。
大門打開,明明見瞭大伯母乖乖喊瞭“大媽”問好,大伯母金荷又黑又幹的臉笑瞭起來,堆起紙似的褶子,這是在海風和烈陽的侵蝕下,常年生活在這裡的人特有的皮膚。
“回來得這麼晚啊,趕快來吃飯吧,老媽在廚房裡忙著呢。”金荷笑著說。
“是啊,一路趕過來回傢就天黑瞭。”明明的爸爸回道,他是傢裡三個兒子中最小的,遊傢哥三個都早早外出打拼,在外成傢立業一路很順,隻是逢年過節回老傢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