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邑鋪興衰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話說當年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七縱孟獲之後,來到一個叫打牛坪的小地方,見當地夷人刀耕火種,很是辛苦,就教人們使牛耕地。可當地夷人一下子很難學會,大隊人馬又不能長時間耽擱,隻好留下三個士兵,並囑咐他們教不會不得離開。
三人是異姓兄弟,老大任原天,老二張樹銀,老三李五富。這夜,滿天繁星,月色朦朧。忽聽一聲雞鳴,三人起身一看,發現不遠處有一隻金雞起舞,待三人走近,那金雞倏地飛入巨石堆中不見瞭。
天明一看,這地勢正如一把椅子,是個居住的好地方。再看昨夜見到金雞的大石上,竟真有雞形圖案。三人於是把此地定名為金雞邑,娶瞭附近夷女為妻,在此定居下來。圍著發現金雞的巨石建瞭一座寺,取名“戴枷寺”,寺中塑瞭諸葛亮的塑像,早晚朝拜,為當年沒有完成任務而向諸葛丞相懺悔,那巨石被稱作金雞石。
也不知過瞭多少年,金雞邑發展成瞭一個有百十來戶人傢的大村落。官府在此建瞭驛館,人稱雞邑鋪,是上益州、下永昌的必經之地,也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戴枷寺更是遠近聞名,由於裡面供奉的是諸葛亮,靈驗得很,是過往商傢的必拜之地。有“拜瞭戴枷寺,平安到永昌;不拜諸葛廬,到不瞭益州府”的傳說。據說寺中有一棵金雞樹,隻要過往商人拜過寺中諸葛像,摘一枝金雞樹的枝葉帶在身上,途中毒蛇猛獸便不會來侵害,還自動避開。雞邑鋪的戴枷寺成瞭博南道上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