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菩薩心腸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提起宋仁宗想必大傢都不會陌生,“貍貓換太子”的民間故事出自宋仁宗的母親,被包拯的唾沫星子飛到臉上的是宋仁宗;蘇東坡、蘇洵、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等一個個重量級的牛人,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或在這一時期登上歷史舞臺;中國的幾大發明中,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近代化的兩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羅盤指南針),也都出現於仁宗時代。
宋仁宗貴為天子,但特別省 吃儉用。他在傢宴上常穿一再洗過的衣服,床褥多是用粗綢制成。據宋朝陳師道《後山談叢》記載,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宋仁宗問:“這是從哪來的?多少錢?”答說每枚1000錢,共28枚。宋仁宗很不高興,說:“朕常常告誡你們不要奢侈,現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費28000錢,朕吃不下!”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習慣瞭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能為他人著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算是其中難得的一個。《東軒筆錄》記載,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時不時地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要幹什麼。宋仁宗回宮後,對嬪妃說道:“朕渴壞瞭,快倒熱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宋仁宗:“為什麼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宋仁宗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鐐子水壺),如果朕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瞭,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瞭。”如此“貼心”的皇帝,歷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