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是誰 袁盎和晁錯為什麼不和袁盎是怎麼死的
太史公在寫《史記》的時候,喜歡把人物都分成一撥一撥的,比如他會把性格或是秉性相近的人放在一塊寫一篇列傳,也會把兩個性格和品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放在一起寫,以此凸顯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後世在津津有味瞭解人物的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手法。而在這本史書中,袁盎為人直率圓滑,晁錯剛正不阿,袁盎因膽識與見解被漢文帝所賞識,晁錯以其才華與政見為漢景帝所倚重。兩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司馬遷卻將他倆放在一起寫,很是耐人尋味。
“袁盎,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後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我們可以從太史公這段話裡解讀出,袁盎的出身並不怎麼好,父親從前是個強盜,後來遷徙到瞭安陵,因為父親是強盜的原因,袁盎身上都帶著豪俠的氣質。後來,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掌權天下,袁盎做瞭呂祿的傢臣,漢文帝即位後,其兄袁噲保舉他,他便被任為中郎。因為曾經為呂後的親戚做過事情,很多人就會覺得他是趨炎附勢之人,但是袁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袁盎和晁錯不和又是怎麼回事?
袁盎是一個十分註重禮節的人,是一個深受儒傢思想熏陶的人,隻要是不符合的禮節的事情,就算是皇上也敢拉下馬來。說話特別直率,這樣的人容易招人記恨,第一個記恨他的就是絳侯周勃,他因為誅滅呂氏有功,被文帝封為丞相,周勃因此甚為得意。皇帝和群臣對他是畢恭畢敬,周勃也就真把自己當爺一樣,袁盎看不下去瞭,就跑去在皇帝面前說周勃這樣做是不對的,他就是一個功臣不是社稷之臣,功臣衛國一時,社稷之臣護國一世,他怎麼能這樣洋洋得意勒,袁盎私下裡認為陛下不應該這樣做。皇帝也聽取瞭他的意見,漸漸地在朝廷上不再對周勃費力討好瞭,恢復瞭以往的威嚴,周勃也感覺到天子威嚴的厲害,對皇帝產生瞭敬畏。從此,周勃怨恨起袁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