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蒲松齡為什麼叫柳泉居士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全國各地罵人方言
蒲松齡是清代著名小說傢,其所作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以其精妙的文筆,豐富的想象,被後世人稱為文言文短篇小說之王。
蒲松齡出生在一個破落小地主傢庭,其後父親轉儒經商,傢裡情況才稍好。小的時候傢裡沒有錢請私塾老師,所以蒲傢四兄弟都是跟在他們父親身邊學習的。蒲松齡十九歲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以三試第一的優秀成績中秀才,此後卻久試不第,一直到瞭71歲的時候,才成為歲貢生。蒲松齡沒有考中秀才,一共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蒲松齡在參加秀才考試的時候,主考官是施閏章。施閏章在當時是一個頗有名聲的大詩人,就是他親手判定瞭蒲松齡的第一。然而其實當時他給蒲松齡判個第一,是因為蒲松齡文筆極好,他很是欣賞,但是嚴格來說,蒲松齡當時所作的文章,是不符合考試的,至少是夠不上第一的。因為施閏章的這一個判定,給瞭蒲松齡一個錯覺,那就是自己所寫是對的,因此在考舉人的時候仍舊如此,所以才會久試不第。
蒲松齡到老都沒有考中舉人的第二個原因,便是因為他那本聞名後世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蒲松齡當時因為要創作《聊齋志異》,所以分去瞭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至於不能好好的準備科舉。當時蒲松齡的一個朋友便作詩勸誡他,說:“聊齋且莫競談空”,希望他能專心讀書,但是蒲松齡仍然沒有放棄創作《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