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聊齋志異》簡介 蒲松齡的《除日祭窮神文》原文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聊齋志異》是中國著名的志怪小說集,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傢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是蒲松齡在科舉不第,久試無果,生活窮困潦倒時創作的。
蒲松齡十九歲就以三試第一的驕傲成績考中瞭秀才,可是後來他連續四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到瞭後來為瞭生計,隻得放棄瞭繼續科考的道路。古時候的文人,從讀書開始,大部分人都是為瞭謀求一個功名,所謂學以致用,說的是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報效國傢。而蒲松齡在科舉考試的時候,便開始創作《聊齋志異》這本書,他放棄瞭科舉也沒有放棄這本書,甚至一直寫到他老。
據說因為創作《聊齋志異》,甚至影響到瞭蒲松齡的科舉考試。當時蒲松齡有一個好友,名叫張篤慶,他發現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而分去瞭大部分精力,以致不能好好準備科舉考試,因此作瞭一首詩勸他。詩裡有一句“聊齋且莫競談空”,意思就是讓他不要寫書瞭,趕緊準備科舉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創作《聊齋》。
蒲松齡創造《聊齋志異》,還有一個故事。據說蒲松齡為瞭收集到足夠的故事,便在路邊擺瞭一個攤子,凡是能講出他需要的好故事的人,可以免費喝茶也有說是煙草的)。雖然後來學者有考證證實,這個故事並不是真的,畢竟蒲松齡傢裡窮成那樣,哪兒有閑錢幹這事兒呀!但是也足夠說明他在創作《聊齋志異》方面,所付出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