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和孫武是怎麼認識的 伍子胥和孫武誰更厲害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黃鱔
國與傢之間,忠與孝之間,君與臣之間的選擇從來就不是對等的。伍子胥被推上這一抉擇的窘境,並非自己的意願。是命運,是幾十年的養 育之恩,是情感的驅使,讓他不得不舍棄國傢的利益,成為國傢的叛徒。伍子胥是可憐的,他是個身不由己的人。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傢、謀略傢。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一說是今監利縣人,另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人封於 申地 ,故又稱申胥,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性格剛強,青少年時,愛好讀書習武,勇猛而多謀略,心思縝密,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叫做伍 奢是楚國太子建的老師,平時主要負責太子的功課,太子建被費無忌誣告。公元前522,因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聽信費無忌 的讒 言,將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懷著滿腔的憤恨,隻身逃亡異鄉。
若不是遭楚國陷害,誰人願意當一個叛國逃亡,兵伐故國的叛徒呢?他從小苦學兵法,勤練武藝,自當是為瞭報效祖國,成就功名,誰想到 最後本準備用來報效故國的才能卻不得不用來毀滅故國?逃亡的苦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伍子胥先後逃往宋國和鄭國,期間吃盡瞭苦頭,沒有人 知道他忍受瞭多大的屈辱,每天東躲西藏,像老鼠一樣在晚上才出來活動,很快他們的盤纏就消耗殆盡,貧病交加之際不惜出賣尊嚴,淪為乞丐 乞討為生,忍辱負重16年隻為尋找一個復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