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碎屑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整個中國動亂頻頻、人心惶惶。《天演論》在這一年正式出版,讓中國文化人第一次瞭解到西方也有如此精到的哲學思想。也是在這一年,不通外文的林紓在王壽昌的幫助下,翻譯瞭《巴黎茶花女遺事》,讓因循守舊的中國人瞭解到瞭一種嶄新的文學、一種嶄新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甲午海戰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因艦沉而墜海。鄧世昌的愛犬“太陽”遊到他旁邊,銜著他的臂膀要把他拖上岸。鄧世昌毅然將犬首按入水中,同愛犬一起沉入波濤洶湧的海水裡,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1895年,李鴻章前往馬關和日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這是其中一段對話:
李鴻章:昨日我派經方至貴大臣面談各節,一一回告。貴大臣絲毫不放松,不肯稍讓。
伊藤:已讓到盡頭,萬不能改。
李鴻章:總請再讓數千萬,不必如此口緊。
伊藤:屢次言明,萬萬不能再讓。
李鴻章:賠款既不肯減,地可稍減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
伊藤:兩件皆不能稍減,不能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