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惻隱之心說明什麼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
人人都有惻隱之心,其實也是簡單來講,每個人的人性在天生還是後生是否都是有著善良的問題呢?其實說到人性,人之初性本善,而同樣的,人在一出生,都是有著善良的心,而接觸到社會的不同,而自身的,都會同樣有著不同的變化所改變,那麼孟子惻隱之心說明什麼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惻隱之心說明什麼
孟子的惻隱之心說的到底是什麼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四端說是他性善論的依據,也是孟子所有學說的基礎所在。人見孺子將入於井,都會有怵惕惻隱之心,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禮、義、智的端倪。正因為人心有這樣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修養工夫就是要尋求本心的善,隻要挖掘出內心深處仁的端倪,仁德就會到來,“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的學說與孔子相比,已經發展到瞭一個相當圓融的程度,所有論點都相輔相成,互為依據與結論。而孟子的“四端”說,就是孟子所有學說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