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論指的是什麼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
孟子所提及到的性善論的是什麼意思、而在對於滅個人之間的心理上的活動,兒在這種心理上都是一個很普遍的一個天性,而對孟子來講,這種可以用“良知”來去稱為,那麼孟子性善論指的是什麼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性善論指的是什麼
孟子的性善論的性指的依據是什麼?
戰國時期孟子提出的一種人性論。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孫醜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根據,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不忍人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