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的臺灣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都市聊齋之鼠後
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
1950年6月25日,為期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這一場戰爭決定瞭亞太地區新的戰略均勢,也改變瞭臺灣的命運。
這一年3月1日,蔣介石在臺北復行“視事”,以圖穩住腳步,但實際上局勢仍相當混亂,部隊建制不全,由大陸擁進臺灣的難民形成龐大的經濟與社會壓力。此外,更大的威脅是共產主義思想對民心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美國對於退守臺灣的國民黨的前途則抱持靜觀其變的態度,因此用“風雨飄搖”來形容臺灣的局面,並不為過。
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白皮書”,表明美國對亞洲局勢的基本見解與立場。艾奇遜指稱,美國承認在中國發生的事是一場真正的革命,蔣介石政府不是為軍事優勢所擊敗,而是為中國人民所拋棄。他還宣稱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線是由阿留申群島,經日本到菲律賓,並未提及臺灣,也未提及朝鮮半島。這份“白皮書”對處於亂局中的臺灣國民黨當局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美國行政部門接受共產勢力崛起的做法也遭致兩項反效果:一是激發美國國會內保守勢力“麥卡錫主義”的興起,埋下美國對中國政策急轉彎的內部因素:二是鼓舞瞭共產主義勢力的盲動躁進,使得朝鮮人民軍全面南進,臺灣問題也跟著迅速國際化,成瞭美國亞太戰略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