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會武功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臥室風水禁放的物品須知
滿族人在關外時,主要以畜牧、遊獵為生。因此,揚鞭策馬,彎弓射箭,幾乎是每個成年男子必備的本領。加之努爾哈赤為狩獵和軍事行動的需要,創建瞭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騎射更成為每個旗民的必修之課。這種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為清王朝造就瞭成千上萬能騎善射的將士。這些將士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創建清王朝的過程中,貢獻重大。於是,騎射尚武,被清朝諸帝奉為“滿洲根本”、“先正遺風”。
清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帝,先後采取瞭多種措施,以保持騎射傳統不至丟棄。首先是加強皇子宗室、八旗貴胄勿忘騎射傳統的教育。順治帝曾規定,10歲以上的親王及閑散宗室,每隔10天到校場進行一次騎射演習。對20歲以上有品秩的宗室要求更嚴,指定他們每年春秋要戴盔披甲,參加宗人府舉行的弓馬考試;並授權宗人府對態度怠惰,成績低劣者進行參處。順治帝對自己的兒子也毫不寬縱,特為幼小的玄燁後來的康熙帝)選擇瞭技藝高超的侍衛默爾根做老師,訓練玄燁騎射,像讀書作字一樣“日有課程”。玄燁稍有不合要求,默爾根即直接指出。在這樣嚴格的訓練下,玄燁練就一身好武功,能用長箭,挽強弓,策馬射侯佈靶)十有九中。康熙二十二年,他在淺草叢中一箭射死猛虎,又傳在馬上連發三箭,箭箭射過峰頂,其山便稱為“三箭山”。晚年他曾對眾群臣、侍衛說:“朕自幼至老,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射獲諸獸,不勝計矣。又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