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簡介 他真的黑嗎?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首飾盒裡的哭聲
說到中國古代官場的判案公正之人,除瞭不懂事兒的小孩子,都知道包青天,包黑炭,包拯,有他鎮守的開封是難得的公正廉潔之處。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他是楚國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孫,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讀書耕田。父令儀,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包拯是其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一脈單傳。其實也算不上一脈單傳,隻不過他的長兄包瑩、二兄包穎在很早前就去世瞭,包令儀夫婦急得啊,盼瞭許久之後才來一個大胖小子,沒有兄嫂等亂七八糟的關系,傢境殷實,父母寵愛,他從小接受著最好的教育。
但是,包拯是一個宅男,不願意離開父母的那種宅男,他在28歲的時候,考上瞭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大理評事,也就是江西永修縣的一把手,他不想離開父母,便上奏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邊,皇帝也拿他沒辦法,於是把他改任為和州監稅,就是在合肥臨近的和州市政府管錢糧稅收。回傢報喜,但是包令儀夫婦是那種戀舊的人,不願意離開生養自己、活瞭多年的傢鄉,包拯看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獨苗,直接把官給辭瞭,回傢陪父母去瞭。包拯宅在傢裡一宅就是十多年,直到二老去世,守孝三年之後,還是沒有工作的打算,也不願離開二老的靈地,便又在傢裡待瞭兩年。就在這一年,范仲淹入主開封府,《嶽陽樓記》名動天下,然而36歲的包拯還是個“待業老青年”。算算時間,也就是說他的父母在他考上進士後的第三年就去世瞭,所以說包拯這一決策是萬分正確的,陪生養自己的老父母平平淡淡地走完最後三年,足以看出他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