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昌簡介 無能為力的偽皇帝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夢見蒜苔
張邦昌,北宋末大臣。字子能,永靜軍東光張傢灣人。金兵包圍開封之時,他力主議和,但僅僅如此就將他罵為賣國之人,豈不嚴重?南宋、北宋主和之人數不勝數,連皇帝也一味求和,這並不能作為說他奸邪的一個依據。
靖康初年,金兵圍困開封,北宋政權搖搖欲墜,軟弱無能的宋欽宗決定與金軍求和。金將翰離不趁機提出四個苛刻條件:其一,向金國納貢;其二,向金帝稱臣;其三,對金國割地;其四,向金國派出親王和宰臣。都到瞭這個份上瞭,欽宗無能為力,就派瞭康王趙構和張邦昌前去。
但是張邦昌這個人呢,主和一事就能看出他的膽量並不大,甚至是一個怕死之人,深入虎穴,讓張邦昌“恐懼涕泣”,失魂落魄;而趙構卻“意氣閑暇”,談笑自若。這種巨大的反差,讓金將翰離不得不產生懷疑,本來在金兵的眼裡,北宋皇室是懦弱可欺之人,怎麼會如此鎮定呢?!於是金兵認為趙構不是真正的皇族宗室,而是冒充親王而來。之後,趙構和張邦昌被原封退回,要求北宋另派真正的親王前來。無奈之下,宋欽宗另派肅王趙樞代替趙構,與剛剛被封為太宰的張邦昌再次入金營。這次出使,趙樞與張邦昌一並被扣押為人質。也是在這時,南宋趁著和談的機會,偷襲金兵營帳,這事兒嚇得張邦昌差點魂飛魄散,一命嗚呼。可見其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