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俠義風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五色謎案
1919年陳獨秀被捕,陳的潛意識裡有“坐牢情結”,因為在他看來,仗劍拯民於水火,就得“出瞭研究室就入監獄,出瞭監獄就入研究室”。
有一件事讓陳獨秀頗感意外。當時自陳入獄後,全國各階層各行各業營救陳獨秀成為全國性的浪潮。有兩個人也站出來,讓陳獨秀沒有想到。這兩個人是反對白話文的桐城派古文傢馬通伯、姚叔節,均思想守舊,當初恨不得刨陳的祖墳,而此刻卻為他說話。認為陳“所著言論或不無迂直之處。然其學問人品亦尚為士林所推許”。
若幹年後,胡適還記得這件事,他在一封給陳獨秀的信裡寫道:“在那反對白話文學最激烈的空氣裡,居然有幾個古文老輩肯出名保你,這個社會還勉強夠得上一個‘人的社會’,還有一點人味兒。”
兩位老先生雖然抱殘守缺,關鍵時刻,還是有些俠士義氣。正是這種俠士義氣,才讓人們看到黑暗社會裡尚有一線光明,正因為“一點人味兒”,社會還是“人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