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呂不韋的故事
文章分類:中華民俗
你也會想看的:人生的位置
呂不韋,屬於秦國時期的丞相,也同時是一名商人和思想傢,在政治上與秦始皇有著矛盾,而在最後的結局中,呂不韋害怕自己被誅殺,選擇瞭飲鴆自盡,那麼歷史上呂不韋的故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上呂不韋的故事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薑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傢、思想傢,官至秦國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傢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瞭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傢”。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