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一次反恐行動
文章分類:民間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滲水的蠟像
唐憲宗決意削藩
元和元年(806年),唐憲宗李純登上瞭皇位。那時,距安史之亂雖已有三十多年,但朝政紊亂,天下並不太平。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藩鎮,驕橫跋扈,對唐王朝造成瞭極大威脅。這種情形自然不能被李純所容忍。因此,在主戰的宰相武元衡和裴度的支持下,唐憲宗很快就把目光對準瞭各地藩鎮。吳元濟的淮西道是當時最大的藩鎮之一,而且,他對朝廷也最不恭順。據統計,從吳元濟幹父吳少誠起三十多年中,淮西就一直屢叛屢降,共造反十多次。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吳少誠去世,吳元濟想繼承父親的位置,遭到唐憲宗的拒絕。吳元濟於是縱兵劫掠,他的叛降,能直接影響到其他藩鎮對唐朝廷的態度。元和九年(814年),唐憲宗發兵10萬,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嚴綬為元帥,舉起瞭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大旗。
藩鎮首領制造恐怖
元和九年秋,唐軍四面包圍瞭淮西。在此情況下,造反老手吳元濟立即跟以前一樣,一方面派兵抵抗;另一方面向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發出求援信,請求他們向朝廷上書,赦免淮西。李師道、王承宗雖然都與吳元濟不和,但也都清醒地意識到:若唐王朝滅瞭淮西,那